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高远飞副总裁

《扬翔防非实战纲要解读》

从非洲猪瘟开始以来,扬翔就感觉到比较大的压力。我们在辽宁有猪场,在广西有猪场,第一个非洲猪瘟的案例离东北的猪场没隔多远。现在两广正在高发,广西的第二例非洲猪瘟离我们总部不到7公里,离我们的核心猪场不到15公里的地方。

扬翔从去年到今年的防非等级一直在不断地提升中,3月20号,我们在南宁开了一个发布会,发的就是扬翔防非的纲要。

    首先对防非有个态度。中央电视台讲了,猪价能够达到25块钱一公斤。如果成本就算是7块钱一斤,那还有5.5元的赚。如果有12.5元/斤的猪价,你起码喂到两三百斤,养一头猪好过以前养六头、七头猪。明年一年只要你保住了,养好这一年,就顶以前养五年、六年甚至养七年。

    扬翔的观点。第一,丢掉幻想。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特效药可治,不要在“三神”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三神”是神人、神药、神方。

    第二,反其道而行之。非洲猪瘟有一些特点,一是接触传播,二是它不耐高温。扬翔最早提出来要加热料,1月13号我们就提出来加热料,后面准确定义是85度3分钟。特别的猪场用85度10分钟。三是不耐强酸强碱。在扬翔的客户里面,我们普遍要求搞“一白二干”,石灰石一撒就是白,保持猪场环境的干燥。四是非洲猪瘟对一些消毒剂敏感。

    第三,防控强度与病毒载量。

    100多头的猪场因为是两口子自己管,非常地上心。既然接触传播,就不给它接触,这里面就有病毒载量、半衰期和防控强度的关系。非洲猪瘟病毒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方,存活期也是很长的,但是在比较洁净的表面,比方说这个上面染有非洲猪瘟病毒,或者说兽药疫苗盒子、饲料包装上面有非洲猪瘟病毒,放着半衰期有的时候是4天,有的时候是2天,不管是4天还是2天,起码这个干净的表面上面的非洲猪瘟病毒放着放着过几天死一半、过几天死一半,它的致病力就大大减少了。

    100多头的猪场为什么保留下来比较多?我们总结:原来一个月拉四次饲料的,减到两次。以前经常进进出出,现在不再进进出出,并且拒绝业务员来拜访。山东有一个村庄,那里面十几个猪场的两口子分居,一个在猪场里面,一个在外面打理饲料那些事情。

    防非洲猪瘟关键的要素是病毒载量和防控强度。3月20日扬翔发布防非纲要的时候,并不是每个猪场搞得像扬翔那样,扬翔为什么要搞成那样?因为一个猪场里面的母猪太多,有一个机场能繁猪场28000头母猪,不可避免地天天有东西进去。只要上面有非洲猪瘟病毒,今天进去还没死,第二天又来了,堆积起来就没办法,所以必须要严防死守。由此我们所有的猪场都可以看到战胜非洲猪瘟的曙光,就是你评估好病毒载量和防控强度。

    第四,防控强度与养猪规模。现在有两个省是比较有代表的,现在建猪场统统以2400头母猪做一个场,原先打算做12000,现在做成了5个场,为什么?总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这个思路好像是对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一点点碰运气的成分。我把10个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面,总有保得住的。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内心是不是有碰运气的成分?在非洲猪瘟面前,最好是以科学的态度。10个篮子每一个防控强度都不够力,这10个篮子都有可能被打破。

扬翔所说的结构化防非,防非必须要有防非的结构。

这是一位专家的意见:现有猪场设计均难以完全满足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老听到说要搞复产,你这个猪场由专家指导怎么搞复产,怎么搞?消毒,烧碱要泼六遍,然后用火烧三遍。甚至有个专家说,你那个猪场里面的泥土要挖掉30公分,然后里面搞硬化,但是你这个猪场半年以前有没有非洲猪瘟病毒?还是回到发病之前。如果你不从结构方面做考虑,把这个栏洗了一遍又一遍,又复养。这么搞复养,非洲猪瘟病毒一定会拿着旧船票再登上你这个破船。

    第六,切断。去年10月23日,非洲猪瘟已经到了云南,我们写了一封给全体养猪人的公开信,里面有一句话是:阻断传播途径,是防守之关键。在非洲猪瘟面前,所有的猪都是易感动物,所以你想要保住你的场,切断传播途径。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猪场包起来,切断,不给外面攻进来,如此而已。不管怎么做,都是要切断。

    扬翔防非的三个要诀:切断、切断、再切断,细节、细节、再细节,保险、保险、再保险。什么意思?切断是基本要求,细节才能保证切断,细节做不到位就切断。光切断还不行,还要买几道保险。

    升级,第一,“三不”。第二,“三要”。切断做到合格,细节做到极致,保险做到疯狂。第三,“三敢”。有问题敢于清除,宁可错杀;敢于付出,宁可受委屈;敢于投入。

    结构化防非体系我们画四个圈,深绿、浅绿、黄色、红色,怎么画?大家看到,每一个都有进进出出的东西。我们不断地升级,防非一共七百二十几项细节统统都是在这个图上的。

    结构化防非到底怎么防?。第一,只出不进。在猪场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好这一栋猪舍配套好原种猪。扬翔搞的楼房猪场,底下六层是生产母猪,底下有六层是生产母猪,最顶上一层是GP、GGP都有,这样的猪场只需要放饲料进去,放猪群进去就OK,然后这边出来的就是猪了。从第一次进猪开始,以后永远不需要再引种进去,因为引种等于引病。特别是现在非洲猪瘟形势之下,稍微上一点规模的场,就要做到只出不进。

    第二,公母分养。公猪和母猪不要养在一个猪场里面。

    第三,地沟通风。扬翔在运用地沟通风方面是运用得最好的,考虑的最细的。如果有设计猪栏的专家,通常美式猪场的设计一边水源一边风机,新风进去,头两栏猪闻到的新鲜空气,到风机这头,后面的闻到的是二手烟。希望这个风进去之后是给猪闻的,但是风进去之后,走猪的这个层面,有猪的身体、猪腿和很多设备,底下这一层阻力太大,风真正的路径在什么地方?这边风机一转,从水源进去是在上空出去了,这个无用风量2/3。

    你去超市、商场,门口往往有个风幕机,风幕机能够把里面的冷气堵住不出去,外面的热气不能进来。它的工作原理是有一股风速度比较高,往下一吹,里面的冷气或者热气想要出来的时候,一碰就卷回来了,外面的也是这样的。你不要小看这个风幕机,它的有效率达到60-80%,里面的损失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左右。很多设计猪栏的人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在猪栏里面实际的风速猪的层面是很慢的,上面的风量又大,风速又快。

    通风有两个目的,一是供氧,二是散热。我们以为风这样一拉是整体前进的,其实不是。上面这层风跑得快,底下的热风本来想要走的,但是它在往上走的过程中碰到速度比较快的风,风幕效应来了,上去的风又被卷下来,于是这个猪就感觉到比较热。大家可以去猪场不同点来测,在同一个猪场里面温度相差5度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本来要散热的,热没散出去,猪烦燥不安,猪一烦燥不安,工人就去开大风机,调高风量,结果风幕效应更明显。

    首先把风量降下来,地沟通风让风直接通到猪的鼻子,猪的呼吸需要多少风就是多少风,要25%就够了,扬翔实际用的30%的风量。降下来之后,第一道是水源,第二道是空气过滤,第三道是用中央空调把空气的温度降下来。每一头猪都是干净的空气,每一头猪呼吸的都是很舒服的空气。

    要防非,从硬件方面来讲,猪场需要做新式的设计,我们已经做了三个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

    年出栏肉猪50万集群化、智能化、楼房养猪的模式。有人很担心,说那么多猪都在一起,防疫压力特别大。扬翔未来设计的所有的猪场都将采用这样的模式,包括母猪楼、育肥楼,后面还有屠宰场,在某一栋楼里面都有饲料工厂,这样的聚落实现从外面拉原料进来,另一边出去的是白条肉或者分割肉。未来的猪场稍微上点规模,将会变成猪肉生产工厂,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