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畜牧局的高级畜牧师鲁清贵研究员

中兽医对瘟疫病的防控知识

谈到中兽医,我们要把思维拿到内因上来,我们认为所有事物的结果是内因和外因两个结果组成的,如果管理偏重于外因的话,按中兽医用药,就要考虑机体的内因。我们在听基础交流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机体动物本身的代谢功能。中医认为所有的温热型疾病、机体发烧型疾病都是瘟病。瘟以机体的温度为思维点考虑这个疾病状态。

    在对瘟病的认知上过去有很多书籍,影响最深刻的主要是《瘟疫论》和《瘟病条辨》,列出的这些书都对瘟病的防控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所有的急性发热型疾病都叫温病,病瘟也是一个意思,瘟疫不但发热急,而且有传染性。过去的人没有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就说有传染性,发病急、发热快,这就是瘟疫。这种瘟疫的致病因素是什么?所有的中医认为的病有三个因素,中医把所有的疾病分为内因(七情)和外因(风寒暑湿燥热)。

    七情是内因,由于七情的不舒展而造成的从内部发起的疾病,是内因性疾病。如果七情影响代谢,它的代谢功能发生改变,那一定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不可估计的影响。

    外因。风寒暑湿燥热,这就是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以及相关的影响。去除这两条的都是不内外因,这是常规致病的因素。这些致病的因素里面,都找不到的因素,因为它发热快,如果是风寒暑湿燥热的话先开始怎么着、后开始怎么着,发热快又发病急,所以就有了疬气说、杂气说和毒气说。机体的内因和外部的不同的气相合引起了一种病理变化、代谢之障碍,这是瘟疫。

    瘟疫是急性、热性疾病,而且有传染性,疹就是颗粒状的,暑温是暑和热相杂的情况下导致的机体的发热性的疾病,就是以机体的代谢状况、表现的症状来命名的,这就是一种温热。

    瘟病以发热为主。由于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上就完全不一样,它表现的不一样,证明它的代谢状况是不一样的。“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最终是这种因素影响了机体的代谢,使它不疏通了,使它产生了快速的代谢障碍,这个快速的代谢障碍的状态表现的是发热和传染性,这就是一个基本要点。

    它的发生因素肯定与外部的疬气有关系,就是病毒。一定与机体的抗力有关,与五运六气有关。每一年都不一样,去年是戊戌年,今年是鸡亥年。每一年天上五大星星的纬度和地球的纬度导致了地球上的能量是不一样的,中医叫五运六气。今年的五运六气就是巳亥年,带着亥和亥的这些年,年上半年的主令之气是司天气。1月21-3月20日的气候当令,而这个当令它主导着上半年的气候,就带来了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很热,说冷就冷。5月21日-7月20日的气候特点是少阳上火,干热,今年雨水少。这种气候特点就容易发生传染病。

    生物体的代谢是与气候相关的,机体必须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去抗御气候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气候变化太大,疾病就会增多,这是肯定的。如果拿到机体代谢这个角度去考虑,就是这么一个影响因素,这是外因。

    从内因上说,机体的抗力永远是发病的基础。古人防治传染病有这么些办法:第一,提高正气。第二,饮药,饮用提高正气的药物。第三,分离。第四,环境的控制。第五,尽事。尽事就是环境卫生、管理到位等等。

    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固护机体的抵抗能力,简单地说是免疫力,但是广义地说对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反应程度、抵抗程度。这种能力强了,机体的抗力就强,这种能力源于能量供应。机体的能量供应源于神经传导的内分泌,还是一个正常的代谢。按照这个调控去说就是机体的基础能力是神经传导和内分泌以及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基础是脾胃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这是一个整体的功能,这是基础。

    中药与瘟病有什么关系?中药与正气有关。很多中药能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免疫细胞也好,机体的能量供应也好,能够改善它对某一个外界变化的应答能力。变化不同,我们应该提高的机体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一组中药或者每一个方子都有它的重要作用特点。任何疾病都是机体抗力与致病因素的博弈。超过了机体抗力的情况下,它就容易发病,我们去消毒、环境管理,也是为了减少致病因素,不要超过机体的抗力。我们用中药去预防,也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抗力,它俩谁胜了,病就能够去除,这就是一个指导思想。一是我们看到的免疫系统,对所有的免疫细胞以及介导因素都产生影响,这是大多数研究人员都研究出来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改善能量供应、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产生有力气的综合能力,这个可能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特点。

    中药在病毒感染过程当中它可以阻断,这个有大量的研究,比如白头翁汤可以阻断肠道微生物侵害的程度,它可以直接中和毒素,降低它的危害。任何一个病毒去侵害另一个细胞的时候,一定分泌一种黏液,也可以叫它什么酶,也可以叫什么介质,这种介质都是通过另一个细胞来吞噬它的。这个介质如果被中药中和掉,那么它的感染速率就大幅度降低,但是基于机体能力和这个药物形成合力的时候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我们防控要在前面。

    中药还能够提高中性粒细胞的能力,中性粒细胞对机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它,让它分化,让它增多,这也是能够降低或者减少感染的一个作用功能。

    中药通过中医理论的组方,中药用的不是成分,用的是性味,温热寒凉,温热的药物能够提高能量供应,寒凉的药物能够降低能量供应。机体通过病原的作用已经发烧了,那就要用散或者用凉的药物让它降低。如果机体能力需要提高,就要用温和热的药物,就要辨证,辨证是个难点,很多人用西医的思维学中医就很难,要整体地看问题或者外因和内因两个思维看问题的时候就能打通。

    通过组方让机体产生抗力或者中和它的介质,或者让能量动物体的能量改变,改善它的代谢,通过这样的调节,使动物代谢平衡,叫阴平阳秘,叫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机体很多功能,我们看似是肠道功能,看似是能量供应,事实上是机体整体的一个配合,它并不是一个方面的,所以说我们单纯地固护一个单点的时候,也就是说研究方向研究一个中药、一个成分去作用一个点的时候,它远远不如一个系统作用来得持久和力量更强,这就是中医和西医思维的差异。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去看瘟病。瘟病不是瘟疫,瘟病有这四个过程:卫、气、营、血。瘟疫由于它传染快,在高热期很快就进入败血症的状态,所以说在卫气这个过程要进行预防,这个时候用药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大部分瘟疫病发生器质性病变了,器质性器官发生质的变化了,你想用中药把它治过来是很难的。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病毒还没有大量地繁殖,败血症还没有那么重的时候,用中药调理可以完全恢复过来。这就是指导思想。

免疫是一个系统,遇到了病原微生物免疫驱动,这是一个系统。你遇到了寒热温凉,机体的能量也会改变,这个改变也是卫的系统。一个是外的系统,一个是内部的免疫系统的启动,那都是卫的过程。

    这个过程源于中气,中气是脾胃的消化功能。不仅要吃得好,转化速率要高。有的人吃得好,但是很胖,而且脸色还不好,有油腻,湿太大,代谢产物过多,杂物太多,这样的抵抗力是不高的。中气一是代谢,二是代谢速率,三是能量供应及时,四是废弃物排泄完全彻底,五是脏器的位置都是中气,各种脱都是中气不足。在预防保健的时候提高中气,这是在没有病原的时候传染的一个思想,但是有病原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每一个气它是有阶段的,每一症都有它的表现,中医是观其外知其内,看到你这个表现就知道脏器的功能在什么位置、在什么错乱的程度。我们根据这些特点分清机体的病症特点,不同的症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根据表现知道病位的判定。通过表现来判定病性,病性是虚还是实、热还是寒,我们在预防的时候要机体强,假定是虚要提高它的能力,如果它病了、热了,我们要把它降下来,认为它是热,就要把这个热给它降下来,是以机体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的,所以用了这么多方法:第一,汗法,大部分是解表的。这个汗不是大汗,我后面举了很多方剂都是通过解表,通过凉性、温和的解表。第二,清法。第三,补法。第四,下法。

    这些方子你可以去查,这些方子根本不是抗病毒,是在疏导机体的气机,有三个要素:一是疏通,一是解表,一是滋阴清热,这三个要素把机体调整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是病初的范畴。

    到达病重的范畴,出现出血、败血的时候就要用内血热的一些方剂。很多药是带有表性,带有滋阴,带有辛透的成分,这是治瘟病主要的特点。不是大寒,大寒伤了正气,抵抗力更低。

    这些方剂都有主要的思想是解决障碍,疏通正气,在抗病过程中帮助机体代谢恢复正常,抗过病理的过程。这是治瘟的一个要素。

    很多病你说是寒热,它并不是寒热那么清楚,有的是寒热混杂的,很多方子还有寒热并用的药物,治浅表的卫气的方子很多是寒热并用的,居正、利法、选方、用药。

    补法治瘟疫对应方证的特点健脾、增液,不管热大小,都要耗液,只要是热,那个液就少。机体败血症快速衰竭的过程是缺水,方子里不用增液的药非常难恢复,这就是一个治病的原理,各个阶段都有它的治病控制原则。

    根据上面的原理,我顾问的几个企业他们做的方案都是按照机体的病理过程来做的,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病的病状用的方子是不一样的,平时的饲养管理是以健脾疏肝为主。当有了疫情的时候,是以提高免疫力来抗感冒、疏通机体的病状防止便秘等各种办法。

    发病刚开始或者开始有一些表现的时候就要用解表清热的药物,剂量大一点调整机体的功能,让它恢复。如果发展得比较快、比较重的时候,就要用扶正解毒的药。扶正解毒有一个方,再根据实质去加减。

    如果是肺部疾患的话就是清肺热的方剂。如果机体抵抗力弱,机体的功能差的时候,要固护中气,这是一些方案。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药,这是治疗温病的一个原则,健脾为主,健脾提高免疫力,提高能量供应,改善状态。产生应激的过程中用健脾。什么叫应激?换料、转群、运输、防疫这些由于变化带来的温差。还有现在的猪舍不见阳光,阳光是让机体提升的很重要的因素。仔猪腹泻增多,有部分因素是阳光少、运动少,母猪代谢不完整,代谢产物多,怀胎的时候就种下了一个湿的现象,后期就出现了拉稀,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导致了疾病的增加。

    瘟病在最后及时地淘汰、及时地处理,瘟疫的治疗禁忌是不可大汗,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伤正气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提高它的免疫系统,改善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生产能力。

   可以促进发情,但不是用催情素,是提高机体的能力,改善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和内分泌正常了,整体上去处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补气血、强肝肾、疏导的方法,让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改善机体功能,从而提高产能。

    中医的保健同时和提高产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它关注了代谢。在所有的方法当中,药是关注内因的,它关注内因的基础是调理气机,来健脾,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或者说能量供应、反应能力。我们治了很多,帮助很多场进行了提前的防控,防控的效果还是好的,大部分是早用,提前半月用,这样防控率是相对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