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仇华吉研究员

题目《非洲猪瘟防控理论与实践》

    我这个报告题目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主要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猪场和国家层面我有个人的建议。

    非洲猪瘟是重大的传染病,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对非洲猪瘟的态度应该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因为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对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我们要认识这个疾病,了解我们的敌人和对手。

    非洲猪瘟的病原叫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相关病毒科唯一的成员,庞大而复杂的基因组,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有很多保护层。它有三类宿主:猪、野猪、蜱。传播途径非常复杂。

   非洲猪瘟的特点: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咸,耐低温。在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存活能力很强,从3.9-11.5的PH环境都可以存活,抵抗能力强。四个怕:怕热;怕干燥,猪圈不要太湿,猪不舒服,病菌很舒服;强酸强碱可以把它杀死。有一些有机酸PH值能达到3.9以下,有的甚至达到3.6,有机酸是一种能量物质,饮水里面加这种东西,可以让它失活,强碱也是很好的消毒剂。

   目前发现了有24个基因型,大部分在非洲,基因II型在东亚地区和东欧地区。易感宿主主要是家猪、野猪和钝缘蜱。非洲的野猪抗性非常厉害,感染之后依然健康,说明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抗性的基因有待去发掘。传染源就是感染的动物,包括猪、野猪和脾以及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和里面的产物。传播途径就是人类的活动,包括人、车、物,有接触才会发病,还有叮咬,包括蜱、蚊虫的叮咬。

    症状和猪瘟非常相似,和猪丹毒非常相似,一旦临床上有类似猪瘟的病状,如果见到的猪瘟发烧、不吃、高热、便秘甚至便血,包括流产,这是非常重要的迹象,特别是母猪突然不吃食,减少20%或者更多,就要高度怀疑。

    从病变上看,典型特征是脾脏的异常肿大,发脆。脾脏肿大也不是非洲猪瘟特有的症状,有些疾病比如巴氏杆菌也有脾脏肿大,猪丹毒也有脾脏肿大,猪丹毒的脾脏肿大颜色不太一样,猪丹毒的脾脏肿大是樱桃红、玫瑰红,它这个是黑红。 全身发红、耳朵发干,皮肤上有坏死点、出血,病变几乎是全身性的出血,比较典型的是肠道出血,有点类似北方地区灌的血肠非常相似。最后发病的时候,比较典型的高峰时期,肠道弥漫性出血,肠道几乎被血注满了,所以造成血肠一样的病变,淋巴结像紫葡萄一样。

    从症状上讲,这个病毒的毒力是不一样的,在某些地区是高致病性的或者急性的,比我们目前国内的毒株还要强,死亡率最坏就是100%,致死的时间更短,3-5天全部死光,当然以感染的形式死亡。现在来看,病毒的致死率在下降,但是这个病毒的毒力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变弱,变弱需要时间。如果致死率下降的话,可能是由于采取的措施,在饲养管理、营养、环境控制上,包括饲料里面加了一些东西,有利于抵抗非洲猪瘟病毒。

      三年五年以后,我们会看到慢性化的非洲猪瘟,症状也不典型,病变也不典型,和其它的细菌感染非常相似,比如关节肿大,有点像链球菌这些病,肺脏表现为所谓的干燥样的、坏死样的变化灶。这些症状也好、病变也好,不能作为疫病诊断唯一的依据,特别是作为所谓的政治病,我们不能光靠这些临床症状,病变,还要依靠实验室的诊断。现在OIE推荐的诊断方法包括PCR和定量PCR,我们国内基本上以定量PCR为主,到三年五年之后,慢性化一旦出现之后,ELISA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了。西班牙在疫情净化后期,基本上以ELISA作为标准,这就有点像猪瘟、伪狂犬用ELISA筛查阳性感染的动物,当然是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做这个工作。

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养猪格局、养殖布局、养殖模式、经营方式、消费习惯、上下游甚至每个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从事养猪相关产业的人的影响更多大。养猪产业上下游的从业人员有一个亿,这一个亿的背后有无数个家庭,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非洲猪瘟对我们的影响如果还有一点正面作用的话,就是所谓的生物安全,如果正确面对,这是非洲猪瘟给我们的一个礼物,是这个产业提档升级的唯一的机会,如果能把握的话,也许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能缩短10年甚至20年。非洲猪瘟是一面照妖镜,所有东西照得一清二楚,防疫体系一下子就戳穿了,对我们一个地区、有关部门以及一个猪场的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是全面的检验,各级领导的责任担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专业人士和科学家,是检验实力和情怀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反映人生百态重要的镜子。每次看到在公路上、小河上漂的猪,总会感觉到人与这个行业真的需要思考。

    我们看看其它国家怎么做的。不管是非洲猪瘟还是其它的重大流行病,从国家层面:第一,统一立法。针对某一类疾病做否认全面的立法,而且要严格地执行这个法律的。第二,对重大传染病发布指南和防控的指导原则。第三,疫情上报系统。第四,他们一旦发现重大疫病,马上启动疫病监测计划和根除计划。

    在猪场方面:第一,生物安全会提升一个档次和级别。第二,所有猪场都有很好的追溯系统,从这个猪生下来到餐桌,猪肉、流动、运输,每头猪有身份标志,这个非常值得借鉴。第三,禁喂泔水。第四,发生疫情后坚决捕杀,控制猪的流动,彻底焚烧污染物。

西班牙防控非洲猪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成功的,后来采取如下措施成功根除了ASF,共花费30年的时间。这个计划是在欧盟的帮助下,欧盟给他提供了经济上的援助,他们利用技术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支持建立了兽医团队,从猪场层面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发现疫情的猪场足额快速的补偿。

俄罗斯是地广人稀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有类似之处,防控体系比较薄弱,监测网络、监测队伍、上报系统不完善,处置不及时,蔓延非常快,几年的时间国家传遍了,疫情来了之后,大量的散户主动的也好、被动的也好,都被淘汰和清除了,剩下大的场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还很好。2007年疫情爆发的时候,这一年下来猪的产量锐减,几乎腰斩。但是此后十多年的时间,疫情并没有净化,但是猪的产量是在稳步上升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在非洲猪瘟流行的国家,如果做到生物安全,你的猪场是可以活下来的,是可以发展的,是可以壮大的,2018年的时候,它的种猪肉产量已经超过了疫病发生时候的产量,他从过去的猪肉纯进口国变成了猪肉出口国。

    我们国家发生非洲猪瘟之前有一些相关的预案,发生之后也发布了应急的条例或者规范,我们也有《动物防疫法》,也有很好的指导思想即所谓的24字方针,说得非常全面,也非常到位,我们也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防治传染病的四字诀:早、快、严、小。这些政策或者理论都是非常好的指导原则,但是要把我们的这些东西落到实处。

中央到地方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对疫情的处置、疫情发生之后的禁运、实验室的检测,从最开始不让检测,到现在逐步放开,包括在屠宰场检验。从国家层面是有补偿标准的。从法律上,我们要依法防控,所有的政策制定包括落实,一定要考虑我们国家的国情、省情、地情,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时间,包括疫情发展过程种不同的时间点,我们都要采取与时俱进的防控对策。另外,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人的问题——人心、人性的问题。政策的实施有监察、核查和督导的问题。

    从专家的角度,我提一些建议:第一,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第二,扩大非洲猪瘟检测范围,要检查、要规范。第三,提高疫点处置能力和效率。第四,改进生猪(肉)调运设备,尽量地少调猪多调肉,调猪设备改进,用可监管的、全封闭式的设备。第五,关于非瘟补偿的问题,猪场拿一部分进入基金,保险公司拿一部分基金,国家出一部分基金,三方出资,作为非瘟的专项基金用于非洲猪瘟的防控。

   当然,人的管理是最难的,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现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知识力、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即便非洲猪瘟让那么多猪场倒下了,还有60%,说明通过管理和生物安全可以把这个病挡在门外,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疾病。

从猪场层面,我有九字诀的指导思想或者防控秘籍:高筑墙、洗消防、剩者王。这个墙是指的多方位的,一是院墙,一是猪场内部的墙就是猪场不同单元之间,比如母猪舍、育肥舍之间砌一道墙,不同单元之间一个物理性的屏障,墙、挡板或者隔断也好,都是非常非常有效的。

    养猪是个系统工程,防控疾病也是系统工程,环境控制对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包括温度、湿度、密度、阳光、空气,这些决定猪的健康状态,还有健康管理、营养。氨基酸的平衡非常重要,合成蛋白、合成抗体需要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有维生素和纤维等。饲养管理包括对人、猪、车、物、料的管理。必要的免疫要做,必要的监测要做。在饲料里面加一些富含抗病毒的、抗菌的原料、中草药,成本也不会加太多,这样对猪群的健康度是很有帮助的。猪场要树立层层屏障,要有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是非常重要的屏障,这个屏障没有的话至少也要500米,缓冲区最好没有外人的活动或者动物的活动、车辆的来往,没有其它的猪的活动,包括猪场、屠宰场和其它的安全隐患。在猪场里面尽量把猪场单元化。

    生物安全是控制所有疾病最好的武器,生物安全很困难,劳命又伤财,但是在非洲猪瘟情况下,生物安全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措施切断、阻隔、洗消、稀释,就像做无菌培养划线一样,少量病毒进去以后也感染不了猪。包括非洲猪瘟病毒不是一个病毒、两个病毒能感染的。一个非洲猪瘟病毒就感染猪,这是错误的观点。猪的抵抗力是几千年、几万年净化来的,感染是需要门槛的,没有一定的量,疾病是不能发生的,做生物安全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进入猪的量,让感染不发生,让疾病不发生。脏净分区、单向流动、防止交叉,这是原则。脏净分离,划一道线作为一个屏障,做一个指示牌,单向流动,出去的猪不回来。每个单元的工具和人不要窜,这不是大道理和高深的理论。

    小猪场如果认真地执行生物安全理念,把猪场的短板、漏洞、硬件改造改造,小猪场是可以活下来的,付出行动才叫真正的生物安全。家庭农场有优势,执行力很强,对猪很当回事,把猪当自己的孩子养,这是大猪场需要学习的地方。猪场中招,总起来还是人员的问题,人员进场没看好,包括外面的车、物、料和自己的人。还有猪场内部不当的操作,包括采血、针头和水。有研究表明,水是非常有效的感染的途径,水里面的含量只有一个T3050,不是一个病毒,猪喝了这个水就可以感染,相比之下,饲料的感染剂量就要高得多。没有接触就没有非洲猪瘟。

   黑龙江的一个猪场,它周边也有疫情,它能活得很好,成绩也很好。无非这么几个原因:第一,选址好。选址非常重要,猪场三面环山,便于疫病防控。第二,猪场从高层到基层非常明白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非常重视生物安全。第三,在饲料里面加一些东西,提高猪的抵抗力。重视母猪便秘的问题,母猪每天喂7遍,母猪可以吃10公斤料,母猪没有宿便,也就没有便秘了。母猪基本上没有早产、流产和难产的。在母猪产仔的时候,打安痛定,所以母猪产得非常痛快,成活率非常高,成活率99.5%以上,仔猪断奶重25天达到8.5公斤甚至9公斤。

    生物安全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消毒,无论是场外场内,车、人、物,要正确地选择消毒剂,但不要过度消毒,消毒剂损害了鼻腔粘膜,   猪是怕湿的,病毒喜欢湿。猪饲料是中低风险,当然排除猪源性TIT,包括血浆蛋白、肉骨粉,不要加的,把原料控制好,包括饲料原料的选取和运输过程中对人的监管,饲料厂在运输过程中有责任。包括保管,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

    熟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比如说饲料来源不明,有的来自于疫区,放在那里,这个风险大大降低。加热、用开水烧是一种方式,放置也是一种方式。饲料的风险虽然很低,但是也要检测,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的原料。这个检测要注意适当浓缩,不浓缩的话这个很难检出来的,有时候抓一把去检没有用,可能用一公斤两公斤溶到生理盐水,把生理盐水去浓缩再去检测可能才有意义。方法也很重要,一定要用敏感的定量PCR,而且不是所有的定量PCR都是敏感的。

    大家都观察到一个现象母猪先发病,个人认为取决于猪的生产阶段和人员的操作,人员的操作太频繁,料槽中间没有屏障,脚底下的灰尘掉到料槽里。产仔的母猪气血亏损,要给它补血益气,有利于生理平衡。还有母猪料的问题,母猪料大家控制得更仔细。污染也是重要的问题。

   所谓的定点清除,不要等着疫病进来之后处理,要把这个病毒挡在门外,如果实在有漏洞,我们还要监测,如果等到有死亡再去监测,意义不大,要早,还要准确,把真正的坏牙拔掉,不光拔坏牙,把坏牙周围可能的坏牙也要拔掉。没有时间做紧急的处置。有经验的猪场会做预案,甚至做演练。做最坏的打算是有必要的,谁也不敢保证措施没有纰漏,清场之后要持续地监测,这样对猪的饲养更有意义,延缓出栏的时间。

有的猪场发生疫情之后,还会有一些幸运儿活下来,有的5%、有的20%、有的30%,作为一个物种或者作为一个猪群,猪是有抵抗力的,这个是可以培植的。无论是育种还是生物防控,包括营养的角度,都可以利用和提高。

康复猪这个血清有没有必要?有用,但不主张治疗,幸存猪的血清,把周围的猪打一圈是有用的,但前提要做检测,有的康复猪还有病毒在里面,要有抗体才是有用的。康复猪可不可以留种?不建议、不鼓励,但是有利用价值。前提是检测之后没有病原、没有病毒、有抗体,这样的猪才可以留下来配种。这个猪不要在原址继续养,在环境中可能还有病毒,周围的猪可能还在排毒,这还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康复猪将来生下仔猪,仔猪也是高风险的,即使吃到母乳,这个保护也是有限的。

   复养方案非常复杂,有几个原则:第一,复盘看疫情怎么来的,分析原因,把漏洞堵上。 第二,对硬件改造,包括管理制度的完善;不同单元之间屏障的问题、人员消毒通道的问题;设备的更新。

    第三,洗消。洗消前要彻底地清扫和清洗,要用泡沫剂,这里面有很多有机物,很多脂类、蛋白是冲不下去的。冲洗之后有利于杀灭病毒,本身这个泡沫剂也有杀病毒的作用。熏蒸是必要的,消毒要用正确的消毒剂,要有效的浓度、有效的时间。熏蒸也是有必要的,消毒也好、清洗也好,很难把死角清理干净。

    第四,洗消之后评估,包括不同环境样品的监测。猪场里面、生活区、办公区,特别是尸体填埋场,周边一定要进行监测。

    第五,哨兵猪进行饲养,用5%或者10%养一个月左右观察。如果进行了正确的洗消包括必要的空栏,空栏本身就是消毒。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猪圈里的病毒不太难消灭光的,个人认为哨兵猪不是必需的。

    第六,人员上岗前系统培训、考核,包括基层的员工、高层和管理层都要进行生物安全的培训,从理念、文化、思想和骨子里接受生物安全的培训。

    第七,全面恢复饲养,持续监测。引猪的种猪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候复养不成功的原因是种猪的问题。我们不光要在生物安全上做这些工作,要从根本上改进,包括饲养管理。

养猪是个系统工程,人扮演了关键性的作用,人员的责任感、素质和我们的目标、绩效、成绩是完全直接相关的,在管理制度上,让员工思考和注意想不到的细节。饲养的模式很重要,批次化饲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有利于疫病防控的,包括非洲猪瘟。适当地改进日粮,在饲料里面适当地加饲料纤维和抗应激的药物。要让我们的猪吃干净、健康、营养全价的饲料。在非洲猪瘟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尽量少用疫苗。生物安全做得好的话,有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打疫苗,实际上就给它一个应激的机会,这是非洲猪瘟喜欢的,是猪不喜欢的。但是猪瘟一定要打,口蹄疫一定要打。为什么要做这个?猪瘟和非洲猪瘟非常相似,要把猪瘟防好,类似猪瘟的病变就很容易排查。口蹄疫的危害性比较大,口蹄疫感染之后,口腔溃烂,蹄子溃烂,非洲猪瘟的门户打开了,病毒就容易进去了,这个不能不防,口蹄疫的疫苗要打,但是不要打太多。

    复养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条:大的环境比较差。周边的猪场没消清,屠宰场、填埋场以及周边有死猪,复养可能很难成功。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作为,包括我们协会,要帮助猪场整治大环境,搞联防联控,一个猪场很难独善其身。

    洗消不彻底。有的没有用泡沫剂进行清洗,这样有些有机物还保留着,残留的病毒可能通过人的接触再次把病原传到猪身上。不太注重办公区、员工宿舍、食堂和厕所的风险,在复养之前不光猪圈消毒,这些地方也要消毒。生物安全流程。一定要把关键的岗位细化,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你的生物安全风险是什么、你的生物安全操作要点、效果和目标是什么,员工执行能力差,细节要到位,权责明晰。员工一定要和老板的目标、利益挂起钩来。   

成立优良品种特别是优良地方品种的基因,成立国家精子库、胚胎库、干细胞库、基因库,有条件的时候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基因再变成一头猪,这是可行的。

 去年11月份开始疫苗的研究,疫苗还是需要实践的。在国际上,非洲猪瘟的疫苗做了几十年,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免疫保护机制不清楚,受到局限。还有硬件设施和平台的问题,现在没有很好的细胞系来支持这个病毒的生长,也缺少很好的评价模型,疫苗的研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国际上研究了大概二十来种疫苗,有灭活疫苗和自然弱毒和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这些疫苗虽然有效,但是还有安全性的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基因缺失疫苗比较可行。有些单位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实验,包括安全性实验,还有疾病效力实验,有的在构建中,有的在评价中。需要大量的实验要做,特别是安全性的实验、稳定性实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实验。疫苗的应用要慎重,从技术层面上慎重,从将来防控净化的角度更要慎重,一个不成熟的疫苗,可能对我们的行业和产业造成损伤,是难以估量的。疫苗的保护力没有必要追求百分之百,甚至在目前的生物安全下,只有少量的病毒才有可能进去,百分之四五十、百分之五六十的保护性也可以接受。

    非洲猪瘟给我们国家造成了重创,给我们行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也许是我们的一个契机,是我们养猪业欲火重生的机遇。防御体系是不堪一击的,要重建防控体系,重塑防控理念,再造养猪业,包括硬件、软件和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我们上下游空前地关注和关心养猪业,饲料也开始讲生物安全,卖疫苗的也讲生物安全。现在我们有最大的公约数,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养猪业毁掉。如果大家还有良知和天理,这就是我们抗击非洲猪瘟的基础和起点,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力量团结起来变成一个蓬勃的力量,上下游共同团结、共同捍卫养猪业。

    非洲猪瘟是一个持久战,三年五年很难消灭,我们要做长远打算。非洲猪瘟是人民战争,需要利益的相关方、上中下游共同参与。

    我最后借用任正非的一句话: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