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检测信息处副处长

            题目: 《生猪产业形势分析》

    今天给大家主要分享全国的生猪生产产销形势,主要讲对形势的判断、部里发布的一些数据观点。

生猪形势的监测。不管是价格的涨还是跌,都会成为社会的一个关注点。我们更多地把数据采集和发布出来,做专家的解读,由产业根据我们的数据和判断作出调整。通过数据来指导,判断大的趋势拐点,行情需要留给市场去判断。           

在全国26个省布有监测点,一共布了400个县,布局大概延续了十来年。有10个专家团队,包括种猪、饲料、生产、国际贸易、流通的相关专家等。公布数据、趋势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产业起一定的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在整个行业里头,因为部门有部门不同的利益、行业的判断,不同的观点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渠道,大家有相互的印证、判断更好。

    从2009年到现在公布的所有数据全部是监测点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所有的解读是农口里面最客观的一套数据,样板量也是不小的数据。主要数据来源是我们在全国布了400个县、4000个行政村,在山东有30个县的监测量。这套数据从2009年一直到2016年用了4000个行政村的数。从2017年开始,发现这套数确实有所偏差,因为各地环保拆迁拆得很厉害。所以从2017年又增加了1.3万家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

    截止5月6日,全国非洲猪瘟疫情129起,疫情对2019年的形势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养殖、运输、消费和进出口的,还影响到兽药、疫苗和饲料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从养殖来看,生猪产能下降非常严重。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到今年的3月份直线下降。母猪和生猪存栏都下降得很快,由于前阶段疫情和调运的影响,很多补栏没有及时跟上。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面蔓延,从北到南疫情蔓延以后,大概在去年12月份、今年1月之后生产发生了很大的连锁反应。整个母猪存栏降了21%,生猪存栏降了18.8%。从2月份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存栏的降幅超过40%、50%、60%,有的地方直接清零。从大的方面来看,山东也算是降得比较严重的省份,河南也是排在前列的,包括东北、江苏也是排在前列的。生猪场有的没有补栏,有的区域化分布的企业没法补栏,买不到仔猪。同时大量的母猪在淘汰,怀孕的母猪也在淘汰,所以整个产能下降得很快。我们用生猪存栏的同比幅度来判断形势。一个正常的波动在上下5个点,我们用5%、10%、15%几个档次来做预警。上一个周期最大幅度到15%。

对种猪场监测的数据,近几年随着猪价波动的周期有一个二元母猪销量的情况,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销量在回落,从去年9月份以后,销量出现快速地下滑,水平已经达到所有监测历史上最低的水平,3月份仔猪的价格起来以后,后备母猪的销量增加,现在种猪的销量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在这么低的水平下想更快地恢复产能,销量还是不够,还得关注四五月份是不是还能再往上走。   

    从猪饲料生产情况也能印证产能的波动。1-3月份猪料产量降了14.2%,母猪料降了26.3%,仔猪料降了23.7%,仔猪料稍微好一些,说明整个仔猪的复栏量稍微多一点。3月份仔猪料的价格环比增长,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产能在底部触底或者开始恢复的信号。

   前段时间猪价低,在工业饲料上面会减少量的使用,包括母猪料、仔猪料,可能甚至会用其它的料来代替。1月份,对各地的调运结果进行了督导和清理,春节前和春节后基本上放开了调运管控的措施,没有疫情的基本上放开,整个地区间的差价在回归相对正常的一种状态,说明我们整个产业继续在进一步好转。如果没有正常的生产继续,价格信号再强烈,大家心里面也是在打鼓的。有疫情、有管控,但是正常的流通秩序是整个产业发展基础的东西,现在除了个别的疫区,其它的调运监管基本上放开了,更多地把疫病防控的责任回归到检测环节,回归到养殖环节去,更多地在前端进行处理,而不是一刀切地摁住。

    菱形的分布是长期整个产业发展形成的,是客观的资源配置和产销格局的形成导致的情况,这是我们客观面临的因素。从东北调到贵州那边有大量的猪往那边去,尤其是春节期间,东北的小猪、中猪、大猪调到西南地区,这也客观造成了整个疫情传播的条件,对流通的影响和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各地的价差来看,对历史数据进行了跟踪,都有几块钱的价差。到三四月份,整个价差恢复到跟往年同期差不多的水平,说明整个流通在恢复,生产在逐步走向正常。

   从前三个月的数据看,今年的猪肉减产基本上已成定局,现在基本上不能有任何的措施快速地恢复产能,有多有少,母猪补栏在快速增加,可能对明年下半年有一定的帮助,明年上半年仍然是一个很严峻的情况。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再怎么增、再怎么减,这个价格可能也不会反映出来,所以整个价格更多地供需方面的表观。我们在全国200个县做了一些布点,对猪肉的销售情况我们做了一个监测。1月份、2月份、3月份的同比降幅是3.7%、17.5%和19.7%,这个降幅是非常大的。

    价格会不会有飞上天的情况?除了供给方面,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这里有消费替代和价格抑制方面。每一次猪肉价格波动,首先是因为生猪产能的变化。不管你生猪产能怎么变化,通过很多年的数据看,价格高峰到了一个顶峰就下来了,猪肉替代性比较强的白条鸡的价格价差差不多那个水平就下来了。今年涉及到鸡的问题和猪的问题,价格走势到底是什么情况?大家对鸡的情况判断很好,猪的价格飞上天对鸡有一定的拉动,但是从来没出现鸡的大幅的波动,猪对鸡的影响更多会是在量上的推动,而不是价格的推动。下一步有可能鸡价还有上升的空间,波谷的价差12块钱左右,对未来猪肉和鸡肉价格的判断,我们总的判断是突破历史的高位是没有问题的。

预计今年猪肉进口量会明显增加。在全球的生猪产业布局里,更多地融入和深化,中国跟欧洲、美国和巴西有比较明显的成本的差价,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对我们国内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从目前短期情况来看,以及对各国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解,今年大概有50万-70万吨的增量,意味着在660万吨左右的全球量,可能会增加到200万吨左右或者200万吨以上。2018年国内生产5400万吨,进口119万吨,按目前的数据,产能下降20个百分点左右,猪肉的产量会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产量会在4500万吨左右,刚才说的进口可能200万吨,我们的供应能力可能在4800万吨左右。按照去年的供需关系,我们有700万吨的缺口。如果按照前三个月对消费的预测,目前前三个月降到13.3%,消费的需求给抹平了,按照老百姓对疫情的反应和消费习惯,像禽流感这种,短期内影响会很大,而且禽流感对人体会有影响,但是过了半年、一年以后整个消费就会快速回升。我们现在看非洲猪瘟的情况,对肉品的加工环节和屠宰环节进行强烈的监管,可能公众也会觉得这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假如明年的产能和今年的产能基本持平,进口量会增一些,总供应能力会在4500万吨或者4700万吨左右。如果明年的猪肉消费在我估计的4700万吨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恢复,明年可能才真正是供应能力偏紧的时候,整个缺口就会快速地放大。基于目前的一些数据,假如疫情不出现大范围蔓延,我们总结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总体的判断,2019年减产确实会比较大一些。这个价格有可能突破历史的高点。在这么大量的产能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它会有快速上升的过程,所以会突破历史高点,但是整体的涨幅更多地取决于消费的情况。从变化的趋势来看,越到下半年整个供应越紧张一些。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西南的四川、重庆这些自给率比较低的地方,到时候价格会涨得比较高。明年上半年可能是真正考验供应能力的半年年份,根据摸底的情况,明年上半年的消费是更加紧张的。价位可能更高。

    假如猪肉出现缺口的话,怎么保障肉类的消费?牛羊这两年产能的增加不太可能,基本上是比较稳、基本平的情况,这两年牛羊肉也涨得很厉害。一是消费习惯,二是价差大,替代性不是那么强。禽肉的替代性是很强的。1-3月份,在蛋白供应来说,今年鸡蛋的增量比较大。从蛋鸡料7.7%的增量,肉鸡料有10%增量,肉鸭料超过10%的增量,商品代鸡苗销量增长16%。父母代种鸡的存栏同比增15个百分点,在产增了近1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增量都比较明显。

春节后猪价涨了一波,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猪价蹭蹭涨上天。在6月份之前,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现在的价格水平也还可以。从消费来说,下半年可能供应会比较紧张,不管猪肉价格怎么变,鸡价不怎么变,所以它的替代性是比较强的,但是猪肉在整个膳食结构里面的比重比较大。

对整个产业或者监管和政策方面会有一些影响。第一,对生产主体的生物安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带来成本的上升。我们在协调争取各部门拿出一些钱对规模场、种猪场进行救助,包括贷款贴息,目前正在协调。第二,通过非洲猪瘟更多地会体现在监管、分区防控、屠宰自检。尤其对规模以上的养猪场更多强调防疫的责任,行业主体是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回归到监管的角色上来,从短期内的措施来说,包括调运的监管会更加精准的把控。调运对产业影响非常大,所以会更加精准地去把控这个事情,尽量减少一刀切的大范围管控。第三,全面加强信息化监管。先前整个管理部门都分散给业务口,包括生产、防疫、检疫、运输监控、兽药追溯都有一定的积累,到明年我们会把数据全部打通。在基础数据这一块,一是智能化数据采集,人工的养殖场自己把控这个数据,所有的政策措施、监管措施都跟数据直接相关,这样对整个行业的管理、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希望通过下一步我们在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生产水平提高和信息化方面有更多的合作,一起来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加平稳一点,健康一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