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端:  
      我插一句话。刚才的那个问题,无论按照理论还是实践,肉联厂按照倒数六七肋来定价,你作为它的主要供应商,它又是你的主要客户,甚至你未来的猪也卖到这样的肉联厂,按照这种方法来定价,你应该毫不犹豫地就采用肉联厂的定价的方法来做你的育种。无论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都是没有错的,唯一未来有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别人比较的时候可能不是太统一,你的猪是倒数三四肋,别人的猪是倒数六七肋,比较上不是太统一,比较麻烦,但是相对于我们的育种为生产服务、为我们的客户服务、为我们的价值服务,这应该是毫不犹豫的,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
      每年我都来山东,按照我的理解,国内大多数的种猪场到目前为止硬件设施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现在的育种技术、人员的配套还是不到位,包括人员的稳定性、专业水平。很多老板感到困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比较好的一个思路还是与专业的服务队伍结合。猪场的团队做好实施和执行,把技术的方案留给技术的团队、专业团队来做,这样大家都省心,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更会明确一些。
      我们今天讲后备母猪繁育与饲养技术。
      到目前为止,猪的行情比较低,大家感觉到猪太多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有上下20%的浮动,无论这个数据具体多少,由市场最后的价格体现出来。有一点更加明确的是,中国现在已经达到了十三点八几亿人口,每年净增加500万,这是一个数。第二个数是每年的城市化,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人口接近1000万,城市化水平以1个点以上在增长。城市消费跟农村消费大概差50%,我们统计出来城市里面是45公斤每年的表观消费,农村里面大概30公斤,整整差15公斤。城市化客观上导致了猪肉消费的提升,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中国每年市场表观消费量的增加需要35万吨猪肉。35万吨相当于多少猪?每一吨猪肉合15头猪,那就相当于500万头猪;如果未来猪的屠宰体重都增加到130-140公斤,就合10头猪一吨猪肉,需要每年的市场供应大概350万-500万头猪,这是市场的刚性需求。
      十八大到现在已经七八年过去了,在官方媒体里面没有再提“猪粮安天下”,一方面这些年我们的粮食增产,猪也增产,生产水平确实提高了。2017年猪的出栏率达到了159,是历史最高水平。这几年由于各方面的促进,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一旦有风吹草动,现在是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猪不是很重要。哪天来个通货膨胀,猪的重要性又提出来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里面,猪肉价格占很大的比重。现在由于通货紧缩,所以这个问题暂时放下了。无论如何,中国养猪市场依然是巨大的,消费依然是我们最主要的优势。
      这么大的量,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大概有七个途径。第一,改变食物结构,少吃猪肉,但是这个不好,只有通过替代品,比如说鱼、兔子、牛羊肉的消费量提高。牛羊肉的消费增长每年5%,兔肉的增长每年5%,猪肉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点几,不到2%。在过去的20年里面,每5年猪肉消费占猪鸡牛羊肉消费的比例下降1个点。3年前我们还在说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里面的63%,到了2017年统计占百分之六十二点几,每5年大概下降一个点,毕竟还是百分之六十几。短期通过这个调节不是很现实。
      第二,从国外进口猪肉。这个应该是科学的,但是你要碰上中国跟美国贸易战一打,进口猪肉价格关税提高25%,这又造成一个困惑。我们不从美国进口猪肉,可以从加拿大、瑞士、欧洲很多国家进口。2017年中国从瑞士进口了几集装箱的猪蹄子,他们感觉很奇怪,觉得中国人爱吃猪蹄子,专门到中国来采访这到底怎么回事,能不能持续,我说你只要保质保量的话就没问题,未来的进口猪肉一定会增加。
      第三,到国外经营猪场。现在很多公司到美国、加拿大收购猪场,最典型的是大北农去年发布了公告收购Waldo,特朗普政府一上来以后,钱都交好了,协议也签了,最后给否了,Waldo是美国杜洛克很好的场子,属于核心之场,不能收购,Pass,所以收购猪场也不是那么容易。
      到国外养猪行不行?我觉得可以。浙江的公司到太平洋的岛国上买了一个岛,就在岛上养猪,养完了再拉到浙江来屠宰,这未来可能是个趋势。东欧国家养猪条件特别好,粮食也特别便宜,中国的养殖企业如果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可以把猪场搬到国外去,俄罗斯、乌克兰都是很好的,价格便宜、地也大,没有什么拆迁的问题,环保问题也不是很严重,因为它地大。到国外经营猪场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引起纠纷,因为养猪本身不是高精尖的行业,它毕竟会产生相应的环保问题,多了以后就会引起一些社会敏感问题。
      第四,鼓励农民养猪,扩大总生产量。这个显然是不对的,历史上有促进、鼓励农民养猪的,最后都把农民害了,最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孙政才同志在农业部当部长的时候,2006年蓝耳病,2007年、2008年猪价大涨,他下了一个指令,能繁母猪2008年补贴50块钱一头,2009年补贴100块钱一头,补贴好几年,前两年也给取消了。农民一看价格这么高的时候一头猪还补贴100块钱,就开始扩大规模,就高兴,一高兴扩大规模,猪多了,结果每头母猪损失好几千,把农民给害了。从政策的角度、市场的角度、技术的角度、疫病的角度、环保的角度,在过去的10年里面,每年小规模的农户退出市场的比例400万-500万,这是大趋势,再鼓励农民养猪,这是要犯罪的。现在从环保的角度进入养猪业,门槛是越来越高,因为养猪不再是传统的猪茅连圈作为转化农副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经作为食品的原料生产基地来看待。
      第五,提高生产效率,提高PSY和MSY,这才是正当之道。我们刚才说了,每年需要350万-500万头猪,现在有3500多万的母猪,只要每年多提高一头猪,将来每一胎还不用提高0.5头,每一胎提高0.3头猪,就可以把这个空缺给补上,这个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效率跟国外比差距太大了,现在的PSY、MSY跟美国比大概差35%左右,跟丹麦荷兰比差50%左右,我们现在还不到20,人家已经30了,美国在25左右。从时间上讲,我们的养猪水平跟美国比还有20多年的差距,跟丹麦、荷兰比还有30年的差距。无论如何,我们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未来依然会非常快的,20年的养猪赶上美国,再过30年要赶上丹麦、荷兰,中国养猪市场经济结构从投资环节、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六,提高猪的出栏体重。这是非常好的措施。在西南三省到目前为止平均猪的出栏体重达到130公斤,猪大也有几大好处:一是好吃。它的肌内脂肪含量到了130公斤以上,口感就比100公斤的好,甚至有一些地区就把没配上的后备母猪宰了分割做礼品肉卖,而且市场销售不错。二是从猪的生物经济学考虑,这一阶段它的料重比是最合适的,投入产出是最合适,唯一不足的是肉联厂,由于行情的原因,行情不好了,他说了算,他说几十公斤就是几十公斤;行情好的时候,咱们说了算,咱们说150公斤,他也定为一级。从整个国家养猪发展的角度来讲,大体重130公斤甚至140公斤屠宰,它真能把我们的饲养量降下来,提供同样的猪肉。
      第七,从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促进转向公司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养殖经营模式,这也是目前整个中国养猪业浩浩荡荡发生变化的趋势之一。目前在IPO市场上,以养猪为主要业务的主板上市的大约21家,5家新三板上市,还有5家正在排队IPO上市,我们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在未来的10年里面,估计有30%的猪是由上市企业这个体系出来的,未来3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80%。所以,再过30年,80%的猪会是由上市公司的体系出来,到30年以后我们养猪的生产水平、环保问题都迎刃而解,到时候我们的养猪就跟丹麦、荷兰一个水平。30年时间也不是很长,我们能看到那一天,期待在座的都能看到那一天。
      我讲一下后备母猪在猪场规模扩大以后怎么生产。
      在讲课之前我插个广告,江海种猪场的杜洛克,它原来做长白、大白,现在专做杜洛克。94家国家核心场里面是唯一一家以杜洛克品种申请的核心场,它的生产速度、体型、外貌都很好,有50%左右的杜洛克种猪比一般杜洛克多一个肋骨。通过这个努力,过两三年还可以升级一个杜洛克新品系,这个猪非常好看,而且肉的质量也非常好。他们跟我们农大通过长期的合作,他们现场坚持得非常好,坚持了二十多年,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具体的指标就不说了。
      我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母猪繁殖力与养猪的成本控制,二是商品猪场自己培育后备母猪,三是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母猪繁殖力与养猪的成本控制
      整个商品猪成本核算里大概有四个:一是分娩的时候,二是断奶的时候,三是下网的时候,四是出栏的时候。这四个阶段从劳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都可以核算出来生产水平的投入产出比情况。
      在不同的猪场里面,我们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来,商品猪生产成本最高的一部分依然是生长育肥猪,这个阶段占55-60%。第二个成本是分摊的母猪的成本,大概在15-20%。所有的成本都分摊在生产育肥猪里面,其中仔猪的成本就分摊了母猪的成本、分摊种猪的成本。哺乳仔猪的成本大概在5-10%,这看你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保育仔猪成本15-20%。
      怎么样控制不同阶段的成本优势?通过母猪的角度,大北农下面山东的一个猪场算出来的,这是两年前的(图)出生仔猪的出生成本大概是196块钱,占16.7%,21天的哺乳成本大概8%。到保育比较高,因为保育期延长了5天,大概占21.6%。生产育肥期大概占50%。2015年的时候,它的成本是1175,它是原种猪场,那时候它的种猪卖4000多块钱。每一个猪场都能做出这个表格出来,从劳动管理的角度、企业成本核算的角度、技术分析的角度都可以核算出这么一个表格,在座的各位你们如果是做生产管理的,你们也做这个表,很简单,随着时间推算。现在通过专业服务公司,都可以给你定时地进行成本分析。
      从全国平均角度,PSY大概在十八九头,不到20头,丹麦、荷兰已经达到了29、30头。从统计的角度很简单,我这个猪场有多少基础母猪,这个猪场每年出多少头猪,PSY就出来了。但是从生产管理的角度,你得考虑它是由哪一些因素造成的。最大的因素有:一是窝间距。窝间距里面主要是断奶数和健仔数,妊娠期也好、哺乳期也好基本会比较稳定。二是窝产活仔数。三是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不同的场子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表现在断奶数和健仔数。全世界水平最高的是丹麦,水平最高的一个公司PSC下面的繁自养猪场,它的MSY可以达到36,每一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猪数量36头。
      它里面有几个措施,其中一个措施是所有的断奶母猪7天不发情的全部淘汰,确保了每一头母猪每年的产仔窝数能够达到2.6窝以上。我们现在是断奶以后大概有30%的猪发情状态判断不准,还有70%的猪7天、10天、15天、20天,配上了以后又返情,一返情得四十几天。现在妊娠诊断都在三十一二天测试B超出来,一个情期就过去了,你把它拉回来再到第二个情期,四十几天以后再配,一下子把整个猪场的断奶、健仔平均数拉下来了,这也是管理理念问题,需要我们的母猪及时淘汰。我们现在养猪的水平照人家差二三十年,我们现在号称猪的使用胎数6胎,年更新率33%。丹麦发展那么好,母猪年更新率42-45%,美国是45%。为什么呢?它的高生产水平从管理的角度是有一整套配套的措施。我们的猪马马虎虎地挑,挑了以后就不愿意淘出去了,觉得好不容易能生个五个八个的,就继续再来一窝,最后就把整个成绩拉下来了。生得少的吃的一点不少。
      提高PSY的关键点。从生产性能来看,一是母猪窝产活仔数。最近几年通过育种的手段,通过饲养的手段和生物安全措施,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窝产活仔数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提高非常明显。
      二是哺乳成活率。现在生得多,死得也多,现在主要的矛盾要由产多少活仔变成提高断奶成活率。很多猪场原来是10个,断奶的时候是9个,现在17个,断奶的时候还是9个,这个问题要充分重视。哺乳仔猪这个阶段,特别是21天断奶应该用液态饲料、发酵饲料来作为教槽料转化。从营养学的角度,这一阶段的料主要是让它适应,你生产这么多,从营养学角度没有意义。你哪怕最简单用伊利、蒙牛专门母猪的代乳粉,给它冲奶粉都有营养的价值,都能维持营养的额外的补充。
      三是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母猪产仔的窝数没有提高,北京号称全国养猪比较先进的地区,实际上北京地区的猪平均每年的断奶窝数2窝左右,我们的潜力是2.6窝,里外差40%,这个工作通过日常的管理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改善,我们的空间太大了。
      从生产管理因素来看,一是种质性能没有问题。
      二是从生物安全措施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一个过程。生物安全里面最大的风险是后备猪的引种。根据现有的手段,特别是父母代猪,很少逐条地去做采血检测,纯种猪、公猪基本上可以,但是作为父母代的母猪做生物安全检测的可能不多。大公司去引种要求猪瘟、蓝耳双阴,最好最好的,对一个封闭的猪场而言,后备母猪最好的还是自己的猪,它跟你现在的猪群是最匹配的,有什么病没什么病你知根知底,不需要检测。
      三是饲料营养。随着中国饲料行业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这应该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很多猪场规模大小不说,依然是自己配料,省一点钱,但是饲料科学实际上已经非常专业,光饲料检测如果自己做的检测不出来,检测工作不到位,还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厂家供料,这样使我们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饲料厂很多,竞争很激烈,我们养猪的场子完全可以跟饲料专业厂商合作,解决饲料提供的问题,不需要我们自己再从头配,这不是二十年前。
      四是环境控制。全进全出与彻底消毒的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贯彻,但是在冬天的通风跟保温的统一没有做得很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天通风跟保温的措施依然没有。春节前后,人过节最舒服的时候,猪是最难受的时候,这跟猪舍的建筑和设施设备有关,很多猪场的热交换系统从牧原非常简单的一个塑料管道到复杂一点的丹麦的设备、韩国的设备,有好看的、不好看的,成本高的和低的都有,随着烧煤、烧电、烧气,保温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猪场应该及时地上一些这些保温设备。投入产出比三年之内保证能回来,避免产生环保的纠纷。
      五是种群管理。种群的管理主要强调种猪的“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的问题。种猪作为猪场最主要的生产机器,应该是严格挑选,充分地及时淘汰,标准应该是严进宽出,而不是现在的宽进严出,是个母的就把它挑了,挑了以后不舍得淘汰,这是管理理念的问题。
      二、商品猪场自己挑后备母猪
      猪场里面怎么提高后备母猪?现有的猪的繁育体系是金字塔繁育体系,最典型的杜长大,到目前为止80%的瘦肉型猪还是通过这个模式(图),这是80年代的一个科研成果,中国在开始发展瘦肉型养猪的时候,这个模式就是科研成果。实际上全世界主要的猪都是这样分,那时候我们叫内二元、内三元,杜长太、杜长黑等等等等,真正地把杜长大引进来,还是通过我们做大量的实验,中国现在的猪也多了,可以生产全瘦肉型猪,主要是从粮食系统、供港猪系统引进来,引到农业系统,生产杜长大三元杂交。
      这个模式有几个问题:它确实优点很明确,一是育种场-祖代场-商品场各干各的,也是一种专业的模式。二是商品猪配种由杜洛克种猪或者精液来配,生产流程简单,在配种环节是最简单的,从人工授精站拿来精液,只要是杜洛克的就行。
      但是它有三大问题,这个金字塔型的繁育体系是种猪的流传体系,实际上也是病毒、细菌的流传体系。这个体系要运作成功,整个体系要健康,最大的关键在哪里?育种场必须是非常健康的种猪群。现在无论是丹麦也好、荷兰也好、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所有的核心育种场必须是SPF猪场。我们到丹麦引猪,他们门口有个红、绿、蓝三个标志的牌子。我们第一天去的时候还是绿的拍子,这猪你可以随便挑、随便卖,第二天再去已经变成红了,你挑了也是白挑,因为这个猪场的猪健康状况不合格,不能卖。中国做到没有?中国没有做到。原来为什么没做到?我们的种猪场太少,怕一弄这个就供种不够,商品猪生产不够,猪粮安天下受影响。现在种猪场够多了,基本上可以实现这个,所有的种猪场先从猪瘟、蓝耳病开始挂牌子,如果是没有双阴性就给你挂蓝牌或者挂红牌,这两个双阴性给你挂个绿牌,可以卖猪,这个透明度应该是基本能做出来,但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没有做到这一点,大家都捂着,有一点口蹄疫还说没有,说一点都没有。这是兽医管理体系的弊端。
      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猪,行情又这么不好,应该从原种猪场开始亮剑亮一下。它的健康状态通过第三方检疫给它透明,促进整个育种场的健康,我们这个体系才能健康。上个礼拜农业部出了一个文件说未来的活猪不能跨流域流通,这个措施够大,对这么多的上市企业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对育种场也造成很大的冲击,预示着你的猪在本地销售,跨省销售都走不了,这个实际上也不现实,因为种猪场的种猪流通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高速路上还有绿色通道,免交通费。
      总的来讲,第一,这种繁育体系从原种场到扩繁厂到商品猪场,在所有猪场的风险里面,这个渠道的生物安全风险是最大的。第二,原种场所取得遗传改良的进展要通过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四级传递下来,每传递一个层级,时间就过去了。现在是发展的大时代,应该从原种场反映到商品猪,这个进展能反映出来。第三,引种成本高,这是很可怕的。又挑猪、又喝酒、又砍价,还拉猪,还监测,结果拿过来一看都阳性了,还得淘汰、屠杀,太麻烦了,工作量大,成本高。
      杜洛克配二元母猪,这是最典型的所谓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场里面的二元母猪不用杜洛克,用大白公猪来配,我们主要鼓励用精液来配。这个猪一生产出来要留种的时候,留大长大,剩下的小公猪、不要的小母猪全部育肥上市。这样留后备母猪的方法,我们叫轮回杂交。留后备猪的时候采用这种模式,生产商品猪的时候用杜洛克再杂,就是不留后备猪,这就是终端轮回杂交,这是我们猪场里面自己留后备猪的基本思路。你把自己的后备猪不是从祖代场里进来,而是通过你的商品猪群,通过有定向的选配自己留后备猪,由传统的三元杂交变成终端杂交和终端轮回杂交的模式。
      (图)从这个示意图可以看得出来,终端杂交:长大母猪配杜洛克。轮回杂交,我要留后备猪的时候,轮回地用大白、长白的精液来配,然后再用杜洛克公猪一配,生产商品猪,这就是终端轮回杂交。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给自己生产后备猪。否则后备猪如果用得不满意,直接就上市,就是你的肉猪上市,成本就是肉猪的成本。更关键的是,通过自己来培育后备猪,你对猪场的生物安全不用管,在猪场里面彻底没病原的估计没有,因为我们不是SPF的实验动物中心,我们是在现实的养猪环境里面的过程,一点没有病的是没有的,关键在于疫情的稳定。实际上病毒畜禽环境是一个平衡体,如果你从外面引进一个很健康的猪或者外面一个很糟糕的猪到你的猪场,都是一个定时炸弹扔到你的水池里去,不是这个完蛋就是那个完蛋。猪场里面自己如果留后备猪,它的健康情况、生物安全情况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它的好处:第一,引进后备猪,避免引进后备母猪的持续引进,降低疫病风险,降低后备母猪的引种工作,降低后备母猪的疫病成本。第二,每个世代通过引入最好的公猪精液来表达遗传的进展。第三,减少繁育体系的层次,提高遗传扩散速度。你们各位如果是卖种猪的,不太喜欢这个,这些人都自己准备后备猪,我们的种猪不好卖,怎么办?我们谈学术问题,不谈商业问题,也许未来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从正大开始,现在基本上就是这样。只要规模足够大,比如说现在一个猪场下来5000多头基础母猪,他在这个猪场里面繁殖区域专门设一个区域就做后备猪的培育,采用超早期断奶,7天就断奶。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大量地减少后备母猪。一方面促进我们种猪场的竞争,现在竞争有点激烈,但是还不够,种猪场太多了。按照中国养猪规模,我们要30个种猪场基本上差不多了。现在这么多猪场,使得真正搞种猪、做育种的投入的产出没有反映出来,说是纯种繁育是扩繁的,最后也在那里忽悠,做不到很好的市场经济的转换,所以我们还是鼓励种猪场少一点,别那么多,使那些真正做育种工作的,真金白银可以练出来,最后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不能通过行政手段。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第一,种公猪要严格把关。所有的遗传进展、所有健康的风险是种公猪精液带来的。这个东西要强调几点:一是挑选繁殖性能优秀的种公猪,强调长白、大白繁殖性能比较好,只能通过所谓的疫病率、育种值,不能通过简单的体型外貌,一定要考虑繁殖性能的育种潜力,这样才能保证后备猪一代一代的繁殖潜力逐步提高。二是挑选健康的种公猪。三是对于各世代的后备猪轮回使用不同背景的品种品系的种公猪(精液)配种。比如说这个世代是大白猪,下下个世代也是大白猪,这个世代可以用法系大白,下下个世代可以用加系大白,这样一轮下来,你的猪场猪多,把全世界的瘦肉基因都引到你的猪场了。除了杂种优势的问题,还有遗传互补性的问题。你的猪场每年出一万头猪,全世界七大国家的猪背景在你猪群里都有,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知道遗传互补性也是杂交的一个优势之一。四是实施人工授精是必需的,但是我还是要推荐适当地推荐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最近几年北京的百钧达用的有效果好的,也有效果比较差的,谭总的江海猪场跟它也合作,也在做冷冻精液。现在看冷冻精液最大的好处是控制精子精液的健康比值、生物安全值,病毒细菌经过一冻,都把病毒、细菌冻死了,拿出来检测全部合格,这个我敢打保票。经过冷冻以后的精液一检测,卫生指标非常好。当然冷冻精液对原精的活力要求有点高,不是百分之百的种公猪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现在在市场上面有些厂家对它有点意见,有的对它还反映很好。
      第二,后备母猪的挑选。一是大窝里挑大个作为后备母猪。二是从健康的窝里挑后备母猪。如果这一窝里有不健康、出现疫病疫情的和遗传缺陷的,这个窝里面就不挑猪,你看着比较健康,但是它有病的猪待了好几个礼拜,这窝猪不要挑了。现在检测健康,三个礼拜以后可能就不健康了,所以不要在有问题的窝里面挑后备母猪。这个猪既然都挑出来了,你就单独使用,对后备猪做一些体型外貌的评定。是因为你自己的猪,不需要的猪就按照肥猪卖掉,一点儿不影响。
      猪的遗传缺陷,按照教科书里面记录的大概有108种,最多的就是疝气。疝气从现场来看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遗传因素造成的,它是遗传跟环境共同作用,特别是环境因素更大一点。为什么?从现场来看,商品猪场的猪的疝气比原种猪场的发生率高得多得多。从遗传缺陷的角度考虑不现实,商品猪都是杜长大三个品种,都是充分杂交。原种场有一定程度的近交,如果是遗传趋势,应该近交的多才多,为什么商品猪场还多得多呢?应该是环境因素更多一些。经过猪群的竞争、打斗,腹压提高,膜比较薄,就充出来了,就产生疝气。其它的也有,比如说仔猪的流产、死胎,我们基本上没法确定是病的问题、饲料问题还是遗传问题,我们现在没法确定,但是肯定是近交能导致一些遗传性的流产、死胎问题。
      从后备猪系挑发育良好的乳房和乳头,中国人挑猪是最讲究体型外貌的,从小开始挑,最后发现有的问题依然很明显。为什么?真正的好乳头只有让它产过一窝猪开始哺乳以后才看得出来。乳头数量和乳头质量的遗传性,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别太大,有的0,有的80%。又不敢不挑,挑了以后又不是太有用,不挑还得挑。从乳头数至少从品种标准角度要6对以上健康合格的乳头是必需的。有的乳头间距不是太好,有的发育不良。也可以从外生殖器形状反映发育的健康不健康。
      第三,后备母猪的标识。一是做好配种和产仔记录,避免混精配种。公猪的精液是什么品种和品系,跟哪个母猪配,产仔是哪一天,避免做混精的配。二是大白公猪配种后产生的后备母猪左耳打缺口,商品猪正常不打缺。三是长白公猪配种后生产的后备母猪右耳打缺口,小公猪全部不打,因为小公猪全部育肥,其它的猪就不打了,杜洛克猪配的坚决不打,因为杜洛克猪配的全部出栏育肥猪。这样就把住了你的猪是什么背景,从耳缺号可以看出来了。
      第四,配种管理。一是需要繁殖后备猪的。左耳朵有缺口的母猪用长白公猪精液配,右耳朵的用大白公猪精液。不需要繁殖后备猪的时候,全部用杜洛克猪。配种管理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记录,实际上也很简单,把这个原则记下来。长大长大跟长长长大效果不太一样,它的杂种优势也不太一样,一个叫基因杂交,一个叫轮回杂交,应该采用轮回杂交,保持比较好的杂交优势。
      很多猪场担心不用杜洛克,二元猪的生产性能是不是有差别。我说你不用担心,原来我就知道,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相比,平均生长育肥性能没有差别,特别是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没有必要用这种。但是如果你有一百多头母猪、二百多头母猪,你可以用终端轮回,后备猪是轮回生产,你生产商品猪,再用杜洛克配。现在的猪品种之间差别不是很大,最大的是品种内。现在九十几个种猪场里面的水平差别太大了,引种一定睁大眼睛去引好猪。标注差多少?变异系数百分之三四十。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现在有一点偏差,这也是有数据统计出来的。后备母猪的基本饲养目标是保证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受胎,这个时候实际上还要保证母猪的足够的体脂储备。原来我们教科书里面讲的初情期不配,第二次不配,第三个情期配。有的猪场第三个情期还不行,第一个情期就配上。配上以后,第一胎很好,第二胎这猪就糟蹋了,像早婚早育似的。
      影响母猪发情的因素。一是发育状态。二是健康状态。三是环境因素。四是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使没断奶的猪就产生发情状态,实际上是假发情。
      育种措施。猪的背景、生殖道的发育情况都跟母猪的发情状态有明显的关系,通过我们对母猪进行适当的挑选来吧我。再就是从种公猪精液的渠道挑选好的育种质的猪来解决。
      环境温度与母猪发情。用母猪发情的指标是什么?用活动量。发情的母猪它的活动量比不发情母猪有一点高,23度以上,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环境温度都明显地抑制着母猪的活动,也就是明显地抑制着母猪的发情,所以养后备猪、养空怀猪一定要注意环境的温度,23度以上就是一个应激环境,就是抑制了它的发情。
      再就是有没有光照,有没有公猪刺激。这从数据来看都是有效的要有适当的光照,有适当的公猪刺激。光照时间对猪的影响而言,这个效果最确定的也就是空怀后备猪,其它阶段都不明显,包括种公猪,有的种公猪场说不要光照,有的要光照,结果非常不稳定。最确切的就是对于空怀母猪,增强光照,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有效地促进猪的发情、排卵、受胎。
      霉菌毒素严重影响母猪正常发情。中国在2003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霉菌毒素的灾害,那时候猪也就是刚断奶。而且我们知道霉菌毒素它致癌性是所有致癌物里面是最高的,从食品安全角度也是严格控制的,现在在猪肉里面对这一项指标的测定还不够高。霉菌毒素的循环是一个生态链,整个北半球都存在这个问题。在猪的饲料里面添加脱霉剂,进行品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己采购玉米做原料,这个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现有的吸附剂很多,一是酵母细胞壁类。二是蒙脱石,很便宜。三是膨润土,更便宜。四是复合酶解剂,山东的宝来利来生产的有一类产品专门是脱霉的。
      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有两方面,一是吸附效率。这几类通过实验表明,对黄曲霉毒素都有效,有效率在90%以上。但是对赭曲酶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吸附效率不稳定,最低的只有10%的吸附效果,平均在50%左右。二是解吸附效率,吸附进去以后脱出来,这是解吸附效率。所有的这些东西解吸附效率都比较高,我们在实验室里面做检测的。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福建的百草霜。它上个礼拜刚刚拿到农业部的饲料添加剂的许可证,通过了论证,以前的时候不敢宣传。它对所有类型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酶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是最高的,解吸附率非常低,百分之零点几的解吸附率,所以效果非常好。不同的吸附剂效果是有差别的。
      后备母猪的饲养关键。一是初配适龄。二是专门饲养。三是控制膘情。四是短期优饲。五是催情排卵。
      初配适龄,对瘦肉型猪体重在130公斤,月龄在8月龄,背膘厚22毫米以上。如果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无论是第一次发情、第二次发情还是第三次发情都可以。这三个指标如果有一个指标没达到,就不能配种,因为它的体脂储备没达到那个水平。最难的是什么?从表面上看,难的就是百日龄、130公斤,猪长得很大。正常的五个半月就可以达到110公斤,五个半月到8月龄还有75天,75天才长20公斤。如果5个半月长到100公斤,75天才长30公斤,所以一天还不到一斤,这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
      我们最近从12家生猪的核心育种场里面调查了一下,无论是大白、长白还是杜洛克,平均的初配是260天、254天,都超过8月龄了,但是它的标准差非常大,都40天、50天、35天。用一个图可以表达出来。(图)这里是240天,前后差一个星期这属于很正常,但是关键后面的猪这么多。有的两年多第一次配种,这还是国家核心猪场,猪场要是这么做,你还想赚钱吗?
      大白猪初配日龄从平均数看还稍微往前一点,有大量的猪在240天以后,还有的猪100多天就配上,初配的适龄管理非常不到位。从这个比例看,有一半的猪初配不合适。
      杜洛克的初配日龄不是太早就是太晚,达不到我们刚才说的三个标准。
      后备母猪怎么控制?一是日增重500克以下。留种170天,体重100公斤;配种是240天,130公斤。70天让它长30公斤,一天增重500克左右。二是后备猪留种以后必须提高粗纤维水平,让它慢慢长,控制在日增重1公斤以下。三是适当地运动,提高体质。我们到丹麦和加拿大,它的后备猪栏里面都有专门的粗纤维的像锯末粉一样,实际上是欧洲树木造成的粗纤维,像德国生产这个,但是它很贵,我们山东有非常好的东西。四是专门配后备猪母猪料,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抗生素少一点、粗纤维高一点。五是控制环境温度。
      控制配种母猪背膘厚。我一直在鼓励很多猪场不用B超,买个阴超,一个美国品牌,三千多块钱,比你用手按按还是要准,有一个探头,圆的,定期到母猪的背上压一压、听一听数据,都不用划来划去的,去监测你猪的膘情。既然要养到精细,必须靠数据来说话。
      短期优饲提高母猪产仔率。你养到70天的时候,控制膘情、高粗纤维含量,养到预期配种前的1-2周,用好的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刺激一下,还是能够明显地调整母猪的代谢,刺激母猪排卵机制的启动,使它顺利地达到发情排卵,这个从历史的实验看,还都是很有效果的。最简单的刺激是用哺乳母猪料做短期优饲。
      在这个过程里面,催情排卵用青饲料,国内外的实验也得表明,这个猪场里面如果用一些青饲料能够明显地促进母猪的整个发情过程(包括对公猪也有好处)。河南盛大牧业的李总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种青饲料发酵。我们山东这一块做得很好,山东省畜牧所几个公司在一起做。上一次来开会就是全株青绿玉米发酵养猪,这个技术能够为养猪业带来一片光明。虽然从业务上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我经常在其它地方宣传这个方式。它解决了中国养猪的五大问题:一是母猪的繁殖效率。可以提高母猪PSY30%左右,妊娠母猪加优质的粗纤维,避免便秘、促进产仔、泌乳,提高仔猪的断奶仔数。二是降低成本。生长育肥猪可以使用30%优质青玉米的发酵产品,一头猪出来60块钱,降低成本。三是达到无抗。用这个养猪不用抗生素了,里面有大量优质的乳酸菌。四是生产的猪的粪便可以直接返田,解决环保问题,连粪带尿沤一下就直接返田。五是农牧结合。农牧结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解决了中国养猪最最矛盾的问题。老外现在也用益生菌做无抗养殖,但是我们这个是成本最低的,老百姓也容易接受。
      用种公猪接触促进母猪断奶后发情确实有效,所以对一般的猪场还是用种公猪。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一个观点说你把种公猪老放在母猪边上反而能抑制它发情,现在来看这个观点不太正确。即使在母猪舍里边拿一头公猪放边上还是有利的,因为它体外性激素不断地释放,它的声音的刺激还是有利于母猪的发情。
      适当地运动,能提高母猪达到相互接触,运动不只是一个猪运动,都是成群地运动。发情的母猪对不发情的母猪也是一个诱导的作用,公猪隔开了,不断地有接触,也有个刺激作用,群养跟运动是一回事。
      使用药物催情排卵,我本人不鼓励这个。有的做三周批次、四周批次,用药物来控制它的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受胎、同期产仔的目的,长期地使用这个技术对母猪本身的内分泌会造成极大的紊乱,生产出来的小猪的整齐度从现场来看,并没有它所宣传的批次生产整齐度更高,它的整齐度不是太好,内分泌紊乱了以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只要通过前面这几个措施,后备母猪还是能够为整个终生的繁殖奠定很好的基础,自己还能培育,通过人工授精改良进行遗传改良,通过自己生产后备猪降低成本,这个在很多商品猪场里面无论行情好与不好,它都是降低成本、提高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有效的尝试。
      不同技术的组合,PMSC和HCG的配合使用一点儿问题没有,哪个技术都可以,按照使用说明都可以。